首页

sm奴网视频 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8 06:14:19 作者: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百鸟翔集图” 浏览量:94639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百鸟翔集图”

  中新社记者 张玮

  5月下旬,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飞越中俄边境线,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有3条穿过内蒙古,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每到春夏季,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处处闻啼鸟”,宛若一幅“百鸟翔集图”。

4月14日,内蒙古额尔古纳,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 闫立新 摄

  据监测,截至目前,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赤麻鸭,越冬种群数量达13.2万只,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以上。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列翱翔;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优雅的绿头鸭、鸬鹚或低头觅食,或舒展双翅……5月中旬起,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每年春季,大量候鸟从鄱阳湖、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

4月17日,内蒙古额尔古纳,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 闫立新 摄

  监测数据显示,额尔古纳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每年在这里停留、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20世纪90年代,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生态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了。”

3月28日,内蒙古科右中旗,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 毕力格 摄

  2024年,保护区引进“科尔沁”智慧管理平台,用一个“大脑”支配28个“眼线”和“触角”。“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定位更高效精准,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

  2025年春季迁徙季,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较去年同期增长124.5%。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访谈)高永文:大湾区医疗融合重在拉近“医疗文化”

据中国海油介绍,这是其自主建造的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首次应用于开发深水高温高压油气藏,对强化中国深水油气开发装备产业链、提升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潘岳:多元一体与民族文学

据报道,4月22日当天,特朗普在进入法庭参加庭审时,再次声称该案审判构成了“选举干预”,并表示诉讼程序不公平。特朗普说,“每个人都知道我在这里,而不是能够在宾州和佐治亚州及许多其他地方竞选,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这对美国来说是非常、非常悲伤的一天。”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交城:乡村“好风景”催生“好钱景”

近日,由国务院部署的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珠三角工程)全面通水。在这条跨越113.2公里的输水工程背后,还有一条数字输水工程随之运行。它就是珠三角工程全生命周期BIM+GIS系统平台项目建设的地下数字“潜龙”。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苏里南共和国总统访华

和提前做攻略不同,由于临时抢到高铁票,5月3日一早,“95后”湖北姑娘小奇独自背上行囊就出发了。小奇受访时表示,上高铁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帖子:“马上到重庆!求推荐观音桥附近的酒店和火锅店,听劝!”

《大美云南》:“活·力”

织密绿意,城市生根。提升公共生活水平,是让“两翼”留得住人的重要抓手。2019年以来,北京市级机关分两批、约3万人迁至城市副中心办公。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2944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